淨零排放已是全球共識,各國及企業致力減碳的背後,也透露出ESG為不可逆的國際趨勢,疫後經濟復甦更將聚焦ESG永續發展。同時,在目前經濟衰退疑慮升溫的市場環境中,可與社會共榮共存、永續發展的產業及企業,才能走得長久,並擁有較佳的議價能力,如此將能抵禦短線帶來的成本壓力,長線更能吸引資金進駐。
根據Morningstar資料,台灣永續型基金自2019年崛起轉為淨流入,至2022年已高速成長至淨流入新台幣1,365億元,2019至2022年淨流入金額成長3倍,可見永續投資理念逐漸獲得市場投資者認同。
至於ESG表現較佳的企業,是否真的能為投資人帶來收益?MSCI報告即指出,根據 MSCI美國股票因子模型中的純ESG因子表現,2022年的報酬雖然低於前五年,但仍為正貢獻。而若將成分股按照 ESG分數排序區分為5等分,分數最高的第5分位數不論在1、3、5年表現皆優於分數最低的第一分位數成分股,顯示ESG表現越優異的公司,具有較佳表現。
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資料,今年截至7/13,國內上市掛牌的ESG相關ETF總計有7檔,合計資產規模為新台幣2,731億元,持續為永續投資理念在台灣的能見度與普及做出明顯的貢獻。
若想參與這波ESG綠色投資浪潮,建議在挑選投資標的與操作時,可掌握三大原則:
原則1:保持初衷
投資前先確認基金的投資組合中,持股內容是否真的與基金設定的初衷一致。投資人可透過基金月報,或是其他官網裡的說明,以確認該檔商品是否符合ESG的選股精神。投資ESG型態的ETF觀察其追蹤指數編制的方式,例如指數篩選股ESG這類選股的屬性,理論上應該是平穩營運、永續經營的公司,訴求提供投資人長期安全的持股,波動性較小較能抵禦產業波動的風險,適合長期投資。
原則2:選擇權威
若投資ESG共同基金,則可參考知名的基金評比機構,例如晨星,所提供的基金評比;至於ESG相關ETF,則適合挑選追蹤知名國際ESG評級機構,所編製之指數為標的ETF,藉以避開所謂的「假ESG」、「假綠」的問題。
原則3:定期檢視
最後,因為ESG是一個正在逐漸普及的經營理念,所以現階段ESG基金所選出之成份股,有可能會具有一些鮮明的產業特性。比如說金融成份或乾淨能源類股的比重會比較高,因此,投資人也應多留意相關的產業經濟訊息,讓自己的ESG投資更可長可久。
資料來源:臺灣證券交易所網站ESG基金專區(https://www.twse.com.tw/zh/esg-index-product/etf)、Bloomberg,國泰投信整理。
警語:文稿內容係投信業者針對特定議題所提供之研究意見或實務經驗,本公司已要求其內容儘量保持合理及客觀角度,本公司無法負責相關內容及數據之正確性,僅提供各界參考,不應引申為臺灣證券交易所之政策方向,且不應作為選擇ETF投資標的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