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齊漲,投資人買了房子、辦了房貸,利息該怎麼繳?辛苦工作累積第一桶金,要怎麼拚出被動式的第二收入?投資人又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退休理財?這些問題一直都是台灣投資人所關心的話題,因此,在未來可能出現的高通膨下,利用高股息來進行投資,就成了台灣投資人打造理財現金流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只是,高股息的糖衣下,究竟是包了甚麼風險,又有哪些可能的迷思,確實是值得投資人好好留意。
常常聽到投資人說:這檔股息率這麼高,應該來關注!但其實,這個想法只對了一半,因為好的股票能提供的報酬率,會比高股息要多很多。高股息乍聽是一件很棒的事,不過就像選擇對象一樣,不只要人長得帥,人品端不端正也很重要!所以,如果投資人只看到股息高不高,就好像戀愛只看顏值,會很容易掉入陷阱裡,最後難以割捨,只好逢低繼續攤平。
這樣的故事,其實一直不斷在市場上重演,特別是股息高,如果是因為公司股價持續走低或誠信問題所造成時,買到這種股票,就很容易越陷越深,以下整理兩點投資高股息常有的迷思:
迷思1:有高股息,就是好公司?
投資人必須了解,一家優質的企業,也可能不配發股息,例如在成長期間的半導體公司,多半只配發股票股利,沒有什麼現金股利,但那段期間正是應該買進且長期持有的時候,相反地,相同獲利的公司,也可能因為A公司找不到更好的擴大經營機會,所以選擇把獲利還給股東,而B公司因為有更棒的點子,所以決定把獲利拿來擴大業務,而配發較少的現金股利,早年的台積電、Amazon等,就是這樣的例子。
迷思2:以後每年都領到高股息,就可以退休了?
國外有一檔ETF,叫REM,中文名為「iShares不動產投資信託抵押貸款ETF」,是一檔REITs ETF,過去10幾年,這檔ETF每年平均股息率都高達10%以上,非常地吸引人,但股價表現卻不怎麼樣,甚至呈現緩步下跌的情況,這一來一回,以REM追蹤的「FTSE NAREIT All Mortgage Capped Index」為例,從2008年底到2022年底,這段期間的含息報酬約91%,同期間台灣加權指數,殖利率雖只有3-4%,但加上價格上漲,投資人累積賺了超過446%!也就是說,REM幾乎沒有成長,配出來的股息,大約等於它價格下跌的幅度而已,沒有產生任何複利的效果,這樣的回報,大概等同於存在銀行裡,而且可能還更有保障。這個例子凸顯一個問題,盲目地追求高股息,不一定能滾得出複利效果,進而讓投資人可以好好規劃理財或退休。
其實,追求領股息並沒有錯,只是除了股息率夠高外,投資人也必須注意以下3件事:首先是投資標的的特性,是我們必須注意自己投資的是甚麼樣的標的,其背後的風險是甚麼?再來是,我們必須了解投資標的的基本面,公司是否持續獲利、經營是否穩健、是否為產業龍頭、公司是否誠信等;最後,投資人最常忽略的一件事,就是要定期檢視持有的理由是否還存在,很多投資人很擅長逢低攤平,但逢低攤平,要能夠不越攤越平的基本要件,就是當持有理由已經不存在的時候,要當斷則斷,趕快去找下一個好標的。
當然,大多數的投資人都很忙,所以如果投資人想利用高股息投資來對抗通膨、安心領股息,其實可以簡單地透過投資ETF,來達成理財目標。ETF是追蹤指數,有明確的投資篩選機制,利用持有一籃子股票分散投資的特性,並結合指數定期檢視股票是否符合持有條件的優點,挑選具高股息優勢的標的,指數還會定期汰弱換強,來規畫屬於自己的退休財富。
資料來源:Bloomberg,國泰投信整理。iShares不動產投資信託抵押貸款ETF之平均股息率統計期間為2011/12/30~2022/12/30;FTSE NAREIT All Mortgage Capped Index之含息報酬率,以及台灣加權指數之殖利率的統計期間均為2008/12/30~2022/12/30。注意:上述指數僅供參考用途,各指數之指數殖利率不代表基金之配息率,亦不代表基金之報酬率;各指數之歷史績效不應被視為現在或未來表現及績效的保證,亦不代表基金現在或未來之報酬率。
警語:文稿內容係投信業者針對特定議題所提供之研究意見或實務經驗,本公司已要求其內容儘量保持合理及客觀角度,本公司無法負責相關內容及數據之正確性,僅提供各界參考,不應引申為臺灣證券交易所之政策方向,且不應作為選擇ETF投資標的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