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資訊日益重要
近年來,全球正面臨著因應氣候變遷危機的壓力,世界經濟論壇(WEF)在其最新出爐的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中指出,未來10年全球面臨最嚴峻的風險因子是環境風險。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2023年發布新版公司治理原則新增「永續韌性」章節,強調企業揭露之永續資訊應具備一定品質與可比較性。而去(2023)年舉辦之第28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首次進行「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GST),其工作重點之一即在資訊蒐集與準備(資料來源詳附註1)。
為了回應全球各利害關係人對永續資訊揭露高品質的需求及加強企業編製永續報告書品質,臺灣證券交易所(下稱證交所) 前於2021年12月7日修正「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規範上市公司應就永續報告書編製與確信建立相關作業程序,並納入內部控制制度。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下稱櫃買中心)對上櫃公司規範亦同。
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成立之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於2023年6月發布永續揭露準則,制定國際一致適用之揭露規範,增加永續資訊之可比較性並防止漂綠,滿足投資人永續相關的資訊需求。
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也積極接軌國際規範,於2023年8月17日發布「我國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採直接接軌的方式,強化永續資訊報導品質及可比較性,以提升國際對我國資本市場永續資訊之信賴度。
強化永續資訊之管理
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下屬發起人委員會(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下稱COSO委員會)於2023年3月應用2013年版之架構發布了「實現對永續報導之有效內部控制(ICSR): 透過COSO《內部控制-整合架構》建立信任與信心》」(下稱COSO ICSR),特別針對永續資訊建構一個內部控制框架,成為提升永續資訊品質之關鍵。
金管會為協助企業對永續資訊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以因應永續資訊所帶來的挑戰,於今(2024)年4月22日修正「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與「公開發行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判斷項目」(下稱判斷項目),規範上市(櫃)公司應將永續資訊之管理作業納入內部控制制度,並列為年度稽核計畫之必要稽核項目,且充分給予企業因應的時間,自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而證交所與櫃買中心考量永續資訊來源具多樣性,並屬於跨領域資訊,且涉及質性或估計與假設等事項,以金管會發布之「公開發行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判斷項目」為基本架構,並參考「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核心原則」、相關法令規章與各守則規定、COSO委員會2013年版「內部控制-整合架構」、COSO ICSR,與國際內部稽核協會(IIA)的國際內部稽核執業準則等相關規範,共同修正「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判斷參考項目」(下稱參考項目)範例,期望透過內部控制促成組織內之協作,並整合其既有之內部控制框架,以確保其制度之有效性。
此次修正旨在協助管理階層和其他利害關係人各司其職,除增修項目外,如與永續資訊之管理相關的參考項目,企業亦應併予辨識與評估,以完整內部控制的品質與效率,強化其蒐集、運用、編製永續資訊之能力與可信度。摘述重點如下:
定義:
永續資訊(含永續報導)係指反映組織永續活動和交易的資料或資訊,通常可分為環境、社會和治理等3類。
適用範圍:
年報中永續相關揭露及永續報告書,另建議納入企業於網頁所揭露的永續相關資訊。
修正架構說明如下:
首先,以「控制環境」為基石,企業應展現對永續經營的承諾,並落實至組織內所有成員與價值鏈重要成員。而董事會則透過監督體系,使永續資訊相關內部控制能有效運作。在建立企業的組織架構、分層負責及呈報體系有效運作之內部控制制度,尚有賴於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員工。因此,永續方面的人才吸引、培育等,也是企業應納入考量的重點。企業亦須注意將其薪酬政策與永續經營目標結合,以落實課責制。
在「風險評估」架構下,企業將永續經營目標與公司整體目標相連結,並納入ESG因素於企業風險管理考量,訂定重大性判斷原則,也必須考慮可能肇致永續資訊舞弊的誘因及壓力、國內外新興趨勢等變動與風險,相應調整其內部控制制度。
在「控制作業」面向,基於前開風險評估之結果,企業應考量永續資訊之特性,建置相應的內部控制作業及科技控制作業(IT General Control,ITGC),從來源、蒐集、紀錄、處理、編製、調節、核准及發布等流程,確保永續資訊之完整性、準確性與可靠性,並持續檢視執行情形。
就高品質的永續資訊仰賴「資訊與溝通」之要素,企業需保留可供稽核之紀錄與軌跡,並建立完善溝通的機制,俾利內部或外部溝通,且應訂定對外揭露永續資訊之作業程序,以確保永續資訊之完整性、準確性與可靠性。
另「監督作業」方面,則考量永續資訊係來自瞬息萬變的環境,且涉及未來的永續目標之落實,監督作業尤為重要。企業應建立持續性或個別性的評估,並就缺失據以調整與改善。而內部稽核則扮演獨立客觀的角色,協助企業檢查及覆核內部控制制度,並適時提供改進建議,透過嚴謹的探究和洞察力持續改進溝通,精進企業永續資訊揭露的品質。
結語
隨著國際趨勢發展,全球日益關注氣候風險和永續資訊揭露品質,ISSB持續整合TCFD、SASB等永續資訊標準,並將永續資訊與財務資訊進一步結合,提升永續報導的一致性與可比性,我國金管會偕同證交所與周邊單位協助企業直接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預期將使資本市場發展更具國際競爭力與永續韌性。
企業面對永續議題衍生的國際新興趨勢及法令遵循的變化,需建立有效的數據治理結構、發展可靠的資訊科技,以及跨部門間合作。證交所與櫃買中心整合國際標準與我國規範,發布參考項目範例,協助企業依自身實務運作組成跨職能團隊並整合既有內控制度,確立永續發展經營目標、辦識評估風險,建立蒐集、運用、編製永續資訊等內控作業流程,透過有效內控制度之資訊溝通與監督,進而精進永續資訊揭露品質。
企業完善永續資訊的首要,即在企業永續治理文化,證交所已訂定「○○股份有限公司永續發展委員會組織規程參考範例」,引導企業設置永續發展委員會(永續長),並透過公司治理評鑑鼓勵編製與申報之永續報告書宜經董事會通過,以強化董事會對於永續治理之監督功能,由上而下的引領企業深化及實踐永續治理。未來將持續協助企業完善永續資訊之管理實務,精進永續資訊揭露,共同邁向2050淨零目標。
附註1:Summary of the intersessional workshop to develop elements and inform the work of the joint contact group of the first global stocktake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