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長專欄

淨零治理再升級,以大帶小拚減碳

陳麗卿
臺灣證券交易所 副總經理

壹、前言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開啟我國公司治理各項推動措施。同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在日本舉行聯合國氣候大會,會議中通過「京都議定書」,為第一個就溫室氣體減量具約束力的國際協議,其制定了一套碳排放交易的框架,以碳定價之市場機制引導溫室氣體減量。而聯合國氣候大會於2015年通過「巴黎協定」,以控制全球升溫幅度在工業化前平均水準的攝氏1.5度內為主軸,並要求簽署國制定「國家自訂貢獻」,且每5年更新一次,並允許各國自願性的合作。基此,碳交易市場逐漸擴大。

目前全球有97個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加上現正評估規劃的國家,共有超過211個國家響應淨零排放,涵蓋全球約百分之79.3溫室氣體排放量。在這全球淨零趨勢下,臺灣身為其中一份子,於2021年4月22日宣示2050年淨零轉型目標,並於今年2月15日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以提升氣候治理層級,展現我國應對氣候變遷的決心。

我國企業亦積極與國際接軌,尤其企業於全球半導體、資通訊、紡織和金屬等產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除了己身的營運減碳行動或碳中和宣告,許多企業亦開始多方採取新能源、低碳製程等淨零轉型策略,未來面對國際碳關稅的逐步實施,以及國際品牌廠對於供應鏈減碳的要求,企業淨零永續治理之落實,刻不容緩。

貳、推動永續轉型行動,淨零治理再升級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2022年3月發布之「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上市櫃公司依資本額分階段辦理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自2023年起,資本額100億元以上、鋼鐵業及水泥業者,要開始進行溫室氣體盤查,至2027年全體上市櫃公司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則完成確信。

金管會於今年3月進一步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第一構面即為「引領企業淨零」, 延續前開路徑圖規劃,企業可藉由其建構之溫室氣體盤查結果,瞭解排放狀況,進一步訂定減碳目標、策略及具體行動計畫,並鼓勵上市櫃公司揭露2030年減碳目標、策略及具體行動計畫。自2025年起,企業依資本額規模揭露減碳目標、策略及具體行動計畫,以「先大後小、以大帶小」模式,鼓勵企業響應淨零轉型,且由臺灣證券交易所(下稱證交所)協助行政院環境部建置溫室氣體自願減量額度交易機制及其交易平台,並鼓勵企業揭露溫室氣體範疇三資訊,俾利串聯上下游供應鏈共同落實減碳轉型。

為達成我國2050淨零轉型目標,證交所肩負國家政策,於2022年提出「ESG生態系」,結合周邊單位及各方資源與力量,提供企業更積極的淨零治理策略,期望透過建置整合性ESG資訊平台、推動ESG評鑑、促進多元化ESG商品發展、永續發展轉型、協助企業進行碳盤查及揭露、進行人才培育、強化投資人關係連結及建置碳權交易平台等八大具體行動方案,為企業帶來經濟的效果和減碳的誘因,促進相關人才的發展,帶動綠色循環經濟。

圖一:ESG生態系八大面向

一、提升ESG資訊透明度,期待企業良性競爭

證交所為提升ESG資訊透明度,於今年7月推出ESG InfoHub資訊共享平台,涵蓋「Market Highlights」、「ESG資料庫」、「ESG商品資訊」、「ESG相關資源」及「溫室氣體盤查」等五大構面,提供國內、外投資人有關臺灣資本市場及上市公司最近期在ESG發展的亮點及相關資源。

此外,氣候變遷為目前全球最關注議題,ESG InfoHub資訊共享平台,以友善的介面,展示有關我國上市公司訂定溫室氣體排放與減量資訊,2022年申報家數共583家,占全市場百分之60.04,較2021年申報家數553家,成長逾百分之5。上市公司可透過揭露溫室氣體排放與減量資訊,除讓己身方便取得與同業間資訊,相互評比,產生良性競爭,淨零治理再升級外,並可使利害關係人了解上市公司減碳目標與策略,共同邁向減碳淨零。

另藉由範疇一及範疇二等排放量資訊之揭露,除可瞭解上市公司在減碳及面對淨零轉型的進程外,亦可為投資人或供應鏈評估企業在溫室氣體排放最主要量化之數據,並協助金融機構了解投融資對象碳排的狀況,據以計算範疇三重要參考來源,推動金融機構進行責任投融資,積極輔導產業淨零碳排之布局能力。

ESG InfoHub資訊共享平台更提供溫室氣體盤查相關規範及指引,以及金管會政策問答集、相關宣導影片及盤查課程,供企業索引參採。此外連結至環境部及經濟部工業局分別建置之「國家溫室氣體減量法規資訊網」及「產業節能減碳資訊網」,協助企業瞭解淨零治理相關資訊。

二、逐步轉型為ESG評鑑,鼓勵企業淨零治理

證交所配合國際發展趨勢,鼓勵企業重視環境、社會及治理 (ESG)議題,實踐永續發展,自第 9 屆(2022年)公司治理評鑑將「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類別名稱修正為「推動永續發展」。證交所亦配合金管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發展 ESG評鑑,強化「推動永續發展」構面之權重及質化指標,並參酌 ESG 相關國際準則及評鑑內容,併予考量我國產業特性,篩選具鑑別度、可比性之指標,逐步轉型為 ESG 評鑑,以建構資本市場永續價值文化。

以公司治理評鑑指標4.11及4.12為例,為鼓勵企業重視環境議題並揭露相關數據以逐步達成減緩全球暖化之目標,將「公司是否揭露過去兩年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用水量及廢棄物總重量」、「公司是否制定溫室氣體減量、減少用水或其他廢棄物管理政策,包含減量目標、推動措施及達成情形等」等計入指標基本項。且如公司過去兩年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用水量或廢棄物總重量取得外部驗證者,則總分可另加一分,以鼓勵企業經營時將減碳策略納入營運規劃中,降低氣候變遷對企業營運活動之衝擊。

證交所透過公司治理評鑑引導優先於強制立法,藉由媒體報導、投資者回饋,以及良性競爭等市場機制,鼓勵企業主動提升ESG作為,以達成國家淨零排放目標。

三、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運用「碳定價」機制加速淨零

為邁向2050年淨零轉型,減碳及產業升級需要大量的資源及時間,除了透過政府補助及大型企業的帶領投入,還應結合碳定價政策,轉化企業因應氣候變遷的成本,變成減碳的動力。證交所配合國家政策建置碳權交易平台,由證交所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共同出資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下稱碳交所),於今年8月開幕營運,負責氣候變遷因應法所定額度之交易、轉讓及拍賣事宜。

(一) 國內碳權-自願減量額度交易及增量抵換額度交易

國內碳權交易的部分,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將配合行政院環境部之政策開放時程,建置自願減量額度交易及增量抵換額度交易二平台,至交易品項、資格、對象、方式等交易規則,將配合氣候變遷因應法相關子法之開放進程,分階段設立不同之交易機制、方式及系統,以符合政府政策並切合企業減碳需求。未來企業在碳交所的交易平台上,即可移轉、交易或拍賣予有碳費抵減或增量抵換需求者。

(二) 國外碳權交易

考量臺灣企業於全球半導體、資通訊、紡織和金屬等產業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未來面對國際碳關稅的逐步實施,國際大廠如Apple、Google對於供應鏈減碳的要求,以及企業自身的碳中和需求,碳交所將優先攜手具公信力之國際認證機構,為國內企業帶入「高品質」的國外碳權交易支援,以因應供應鏈減碳及落實企業自身碳中和,為全球減排做出實質貢獻。

(三) 碳諮詢及教育宣導服務

碳交所將提供碳諮詢及解決方案服務,協助企業了解政策發展,合理規劃減碳策略,降低產業衝擊。碳交所亦將與專業查證機構或學術機構合作推廣碳盤查、碳足跡、碳中和及相關國際標準認證課程,自今年第四季開始推動認證課程,培養國內專業碳治理人才。

除專業課程之外,碳交所並積極與學術機構或永續相關機構合作辦理多場論壇及培育課程,強化碳市場相關人才基礎建設,並釐清碳權正確觀念。

未來,碳交所也會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介紹我國減碳相關制度及具體作為,使臺灣與國際接軌,並為我國未來淨零轉型鋪路。

參、結語

我國面對全球淨零排放浪潮,雖然對企業是一大挑戰,但也同時孕育著巨大的機運,證交所配合國家政策淨零治理再升級,推動ESG生態系八大方案,從八大面向引導企業轉型,企業亦在淨零治理間,以創新思維突圍溫室氣體帶來的危機。

證交所於ESG InfoHub資訊共享平台提供企業、投資人更透明的ESG資訊,而其中Market Highlights,企業溫室氣體排放與減量資訊,促成企業間溫室氣體排放之良性競爭。此外,證交所,以永續相關評鑑指標,鼓勵企業建立減碳目標,從企業內部由上至下落實減碳目標,並攜手供應鏈由內而外的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政策。

企業減碳亟需淨零永續人才,證交所與碳交所攜手各界資源,於北中南各地開設人才育成課程,培養企業所需淨零治理人才,播種企業,由內而外落實淨零治理。為正面迎擊氣候變遷,我國成立碳交所,藉由建置交易平台導入市場機制,促進碳權價格發現功能,激勵企業及政府減碳,帶動低碳產業發展,協助臺灣企業更好地應對氣候變遷挑戰。

實現淨零目標需要政府、證交所、碳交所、企業乃至全民的攜手合作,證交所以「攜手同行 邁向未來 - Partners Today Tomorrow and Beyond」的理念,與夥伴們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課題,以大帶小拚減碳,共同建立淨零生態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淨零未來。與此同時,證交所與碳交所更緊密連結,引導資金挹注於低碳創新技術,加速形成低碳新興產業聚落,發揮淨零綜效,強化臺灣氣候韌性,維護物種多樣性,創造淨零永續未來。

Top